2 月 24 日,Layer-1 区块链 Taraxa 联合创始人 Steven Pu 发布了一份报告,对区块链网络经常夸大的性能声明提出质疑。该报告使用 Chainspect 的信息分析了 22 个区块链网络的数据,发现这些网络提供的理论每秒交易量 (TPS) 数字与现实世界的主网性能相比平均被夸大了 20 倍。
根据这项研究,这种差异源于实验室指标,这些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区块链在现实条件下的性能。与许多区块链声称的高 TPS 数字相比,部署在实时主网上时的实际性能要低得多。
引入新的成本效率指标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报告引入了一个新指标:验证节点上花费的每美元 TPS(TPS/$)。该指标旨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评估区块链的性能,而不是仅仅关注原始交易速度。在评估 22 个网络时,研究发现,理论 TPS 平均比主网上实际观察到的 TPS 高 20 倍。只有四个网络实现了两位数的 TPS/$ 比率,这表明许多区块链需要昂贵的硬件来维持相对适中的交易率。
Pu 认为,这种不一致使区块链项目声称的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性受到质疑。他强调,使用透明、可验证的链上性能指标对区块链网络进行更准确、更可靠的评估非常重要。
区块链可扩展性问题
Taraxa 报告的调查结果凸显了行业对高 TPS 数字的错误关注,这往往会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区块链网络的真正能力的认识。例如,比特币 (BTC) 和以太坊 (ETH) 等网络优先考虑安全性和去中心化,而不是交易速度,而较新的区块链项目则吹嘘高 TPS 数字,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无法实现。然而,TPS/$ 指标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企业更好地评估区块链网络的实际用例,例如支付、供应链跟踪和去中心化金融。
需要提高透明度
Taraxa 的报告呼吁人们采取行动,提高区块链领域的透明度。斯坦福大学毕业的企业家 Pu 主张使用可验证的主网数据,而不是依赖白皮书预测。这一信息发布之际,加密行业正面临重大的采用障碍,而虚高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扭曲投资和开发决策。在去中心化金融和供应链管理等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的领域,TPS/$ 等成本效益指标可能会将重点转向提供实际、可持续价值的网络,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速度。
总之,Taraxa 发布的这份报告揭示了区块链声称的性能与实际性能之间的差异。通过引入 TPS/$ 指标,Pu 敦促行业采取更透明、更现实的方法来评估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,鼓励使用主网数据来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。